中国中铁董事会赴大连、沈阳等地区调研
美食 2025-04-05 13:57:30 510 0
应用材料全球销售蒋安邦(John Antone)介绍,二次印刷技术的升级,使得每台设备增加4MW的产能。
这种新方法有助于科学家寻找更好的能源材料。这些替代材料中,只有为数不多的获得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得到开发,达到足够高的水平。
斯克拉格和同事现在找到一种方法,可以事先确定,一种物质是否能够耐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科学家们研究了不同的物质,如铜铟镓硒(CIGSe),铜锌锡硒(CZTSe),和其他不太知名的三元和四元半导体。我们不是专注于一种单一的材料,而是采取更广泛的做法,提供的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哪些材料可能有用,哪些有根本上的局限性。在制造过程中,太阳能电池材料必须加热到很高的温度,这一步称为退火,这样它们就可以结晶,达到要求的质量。我们介绍了一种方法,可以大大简化这一问题。
大自然提供了如此众多的不同材料,不可能每一种都测试。在那里,有很多的替代材料,其中有一些非常有前途,也有一些可能永远不会满足太阳能电池的要求。4月5日,英利日本分公司成立的新闻发布会在日本东京办公室隆重召开。
2012年2月1日,太阳能概念股东山精密下调业绩预期从-10%-20%至-30%-0,预告全年亏损。反补贴关税低于5%,已经大大低于了之前的市场预期,很多企业表示这个税率也就是少赚了一部分钱,其实中国光伏在美国市场还是有利润的,并表示将继续进军美国市场。而且光伏发电补贴将平均削减约35%,而非光伏能源补贴将只削减约10~15%,表现出了对光伏产业更多的限制。今年两会期间,在经过代表们的建议过后政府工作报告作了修改,将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一句,改为了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也表明了今后对太阳能产业长期积极促进的主流。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发生了债务危机,也就是常说的欧债危机。另外还有东欧的乌克兰以及南美的巴西等国也都在积极的推动光伏发电。
不过美国光伏同行对这个初裁结果却是很不满意的,特别是SolarWorld等7家公司认为受美国政府补贴的中国公司抢去了他们的生意,因此要求美国对中国产太阳能板实施更严厉的处罚。面对时下窘境,中国光伏要hold住。虽然在有的企业看来还不算是致命打击,而且大型光伏企业表示,将继续重视美国市场,但产品将被追讨相应的关税,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的损失还是很大的。而相比三季报时曾预计2011年度亏损8000万-9000万元,实际亏损面积更是进一步扩大。
而如今奥朗德被当选为了法国新总统,给光伏产业带来新的曙光,奥朗德强调将支持多年来在法国不受待见的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或许法国的光伏产业又会出现新的转机。再加上德国表示首先要发展自己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希腊发展太阳能很可能就是一个梦。虽然印度方面也采取措施保护本国企业,但在强劲需求的推动下,印度仍然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这对于国内光伏企业当然是好消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国光伏产品不仅在质量上能够与日本的媲美,而且价格更加低廉,进军日本显然是个好出路。
以世界第二大太阳能电池晶片制造商赛维LDK为例,2011年曾多次下调季度收入预期,之前预期营业收为4.4亿美元-5.2亿美元,日前更对之前财报预期进行修正,新预期的营业收入为4.4亿美元-4.5亿美元。因此美国双反调查不管对中国还是对美国本身,都没有什么好处,甚至对于全球光伏能源市场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今年1月17日,协成硅业行政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在走破产清算程序。当前,中国光伏企业不仅面临着原材料和人力的成本不断上涨带来的压力,也面临着外国反倾销政策的压力。
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虽然欧洲市场一直是中国各大光伏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依托,但不能说没有这个市场中国光伏就无处觅粮,在日本、印度等亚洲各国都有积极的光伏政策,非洲、中东、东欧以及南美洲地区也积极采取政策启动光伏市场。印度中央电力监管委员会还强制电网企业每购买一定量较便宜的火力发电电力,就需要附带购买一定比例较贵的太阳能发电电力。2005 年,我国每公斤多晶硅价格在66 美元,但2007年12月,其价格已升至每公斤400 美元。这是2011光伏风暴之后,国内多晶硅行业第一家爆出即将破产的公司。疯狂的投资,拉动了全球多晶硅价格的暴涨。
即便如此,还是有一大批项目在建或即将建设。现在印度将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项目,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计划在2022年达到33.4GW,并出台很多措施促进光伏发展,比如规定光伏发电的相关设备进口免税。
而巴西电力企业通过大型光伏电站输送电力可享有80%的税收优惠的最新的政策也大大提高了电力企业吸纳光伏发电的积极性,将迎来光伏发电站的大量建设。11月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强硬表态:中国能源公司的贸易行为存在问题,其支持美国光伏公司要求政府向中国的光伏组件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诉求。
面临国内经济疲软不振、失业率高企不下、制造业岌岌可危和支持率屡创新低之际,中国再一次不幸地成为美国政客向国内选民兜售政策和行动的靶子。4月份,一些美韩多晶硅巨头发起新的价格大战,一些厂商甚至报出零价格出售多晶硅,即中国用户只要支付10美元/公斤的国际贸易费用就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多晶硅产品,而国内多晶硅市场上大部分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都在35美元/公斤以上。
日本政府为了刺激太阳能产业成长,在2011年8月通过可再生能源收购法案,将于今年7月正式实施。补贴额度根据该能源委员会前3个月接受的新项目申请装机容量浮动。国内大型光伏企业目前在美销售光伏组件的成本约为0.75美元,而美国目前平均价格为0.97美元,如果税收真的增加30%,将意味着中国光伏企业将基本丧失美国市场。考虑到希腊本国太阳能资源丰富,而且其太阳能输出量只是德国的1/80,发展潜力巨大,于是在去年希腊公布了一项称为太阳神工程的计划,欲将其太阳能光伏安装量从2010年的206MW提升到2020年的2.2GW,到2050年实现10GW的安装。
问题回顾盲目上马 导致产能过剩几年前,传言做光伏电池3年内就可以收回投资,要是做多晶硅,3个月收回投资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当然,积极支持光伏发展的也包括我国。
一方面希腊债务水平仍远远高于其国内经济产值,外国金融机构对希腊丧失信心,使得希腊投资太阳能将面临融资困境,并且迫于此压力希腊已经于今年2月份宣布了消减太阳能发电的补贴。仅江浙一带,就有许多纺织企业转行投资光伏产业。
总体来说,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的境况或许并没有那么糟糕。保加利亚新的立法也表示,发电厂运营商不能像往常一样在获得项目竣工认证后即可享受上网电价补贴,而且上网电价补贴现在从屋顶系统的0.309欧元每千瓦时到200kW以上地面支架式系统的0.248欧元每千瓦时。
德国方面,前日就传出消息说德国东部州计划阻拦总理默克尔即将实施的太阳能光伏补贴削减计划,而这个洲就建设有已经申请破产的Q-CellsSE以及宣布全球裁员30%的FirstSolar企业。拥硅者为王的时代正在画上句号。天龙光电201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称公司的净利润为亏损1000万-1500万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3332万元。有公司预计2012年全球多晶硅产量将达到32.8万吨,而需求方面预计只有19.6万吨,供应将超过需求的67%。
产能过剩、盲目上马项目已影响到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近日,赛维LDK宣布,进入今年以来公司已裁员5554名,裁员比例约为22%。
这意味着今年的生产能力还将大大超过需求量,将造成13.2万吨的过剩,大大高于去年的8万吨的过剩。目前韩国OCI、美国Hemlock为主的国际多晶硅巨头主要市场均是中国,韩国多晶硅企业70%的多晶硅产品都运往中国。
低价倾销 多晶硅企业生存困难中国光伏产业长期处在两头在外的困境包围之中:上游的多晶硅产品大多是从美韩等国进口的,而下游的需求也在国外。而当地70%至80%的光伏组件产品来自中国,补贴下调无疑将对中国光伏产业带来较大的影响。